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在中国多地持续蔓延,为此采取的“清零”政策再次引发争议。有学者认为,新形势下,应思考是否还要坚持“清零”。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助理教授薛达(Siddharth Sridhar)22日在面簿(Facebook)发文指,“清零”的政策逻辑是不惜以任何代价,将病毒排除于社区之外。在疫情早期,中国和新西兰等采取“清零”的国家取得了不错的防疫成果。然而在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大流行的新阶段,世界很多地方已开始在广泛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与病毒“共存”。

薛达分析,香港始终坚持“清零”原因有二。首先是长者的疫苗接种率严重落后,一旦大爆发,可能拖垮医疗系统。其次,因为“清零”是中国大陆方面提出通关先决条件,因此港府一再重申这是防疫的原则。

薛达说,如果香港坚持“清零”,即使有朝一日与大陆通关,也难以持久,因为任何一方必然很快因为疫情再现而“熔断”。他举例说,早前香港与新加坡协议“旅游气泡”,多次都没成功,正说明这种通关的基础是多么脆弱。

另据香港01报道,身兼香港疫苗接种计划专责工作小组成员的梁栢贤,21日已率先表示,随着奥密克戎大流行出现,疫情已经进入新阶段,相信很难实现“清零”。他建议尽快制定严谨的疫苗气泡方案,重开处所,鼓励市民接种,方为上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