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中文教育,在两年多的疫情中也一直以不同形式坚持,一方面表现出师生和家长们的坚持,另一方面学校又不断因应形势开发新的教学领域和形式,在海外坚守中华文化传承的岗位。
作为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的荷兰第一家“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的乌特勒支中文学校,是一间具有四十多年历史的老校。2022年的3月19日星期六,该校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捐赠仪式,校董会接受了荷兰华人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的10000欧元,为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
捐赠者是邵建波、胡永松、金晓勇、胡永较和施昌坤。该校的创办人、老侨领胡志光,校董会成员林太松、胡季普、黄钺、胡玮芳等接受了捐赠。学校教务委员会出席了捐赠仪式,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季增斌也赶来参加了聚会。
众所周知,目前荷兰的中文教育已经得不到政府的资助,而很多中文学校周末要租用荷兰的学校上课。按照荷兰的惯例,大多数学校的维持,靠的是微薄的学费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赞助,而支出却是巨大的,除了日常的教学开支,教师领取的车马费,最大的一笔开支是学校的租金。该校随着近年来的发展,生源不断扩大,因此曾经租用了一家荷兰的学校,可以容纳600名以上学生的,但租金每年达6万多欧元。
校董会主席林太松说,疫情开始之前,该校重新物色校址,在现在乌特勒支附近的小火车站Vleuten旁边物色了新的校址,离开火车站不远,还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建筑很现代化,设备齐全,给人一种宽敞明亮的感觉,但是,租金却减少了三分之一。
学校教务委员会主任、校长助理郭蓓,领着客人参观了新校的各个班级,并介绍说,学校在疫情期间也一直坚持教学,并摸索出更新的教学方法,让家长也一起参与。郭蓓说,这几年教师队伍总是有些变化,但是,对教师的资历素质要求不变,因此,学校也来了不少热心中文教育的专业教师,很多人能够用荷语和学生沟通,但是,在教学课程中,尽量使用中文,以营造学中文的环境氛围,包括在这里学习的荷兰学生。
目前,学校方面打算开设更多的兴趣班,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同时,据悉由于原校长因病去世,现在正在物色新的校长人选。
荷兰的乌特勒支,是荷兰的第四大城市,也是华人登陆荷兰最早的城市之一,华人华裔数量很多,该市的C街区,就有早年华人落脚荷兰留下的痕迹。
该校成立于1981年,现在已经走过40多年的历程,有一个热心的校董会,一支充满热情的专业的教师团队,并举办过多项传播中华文化的大型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祖(籍)国的夏令营,得到了荷兰教育部、省市政府和中国驻荷大使馆的重视,荷兰的内阁部长、省长、市长和中国历任驻荷大使,多次莅临该校参观访问。(文:黄锦鸿 / 图:周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