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阿姆斯特丹的皇家音乐厅举行了两年一度的施坦威钢琴比赛的决赛,荷兰语叫做“Steinway Pianoconcours”。进入决赛的三组一共9位选手,在从7岁到17岁的琴童中,居然有4位黑头发黄皮肤的华裔孩子,而有两位参赛选手竟然都出在一位从中国移民荷兰的青年钢琴教师门下。
其他7位决赛的选手,都是荷兰知名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师门生,甚至是学院的学生。只有这两位,由目前名不见经传的他一手指导。
今天,这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小伙子,不仅带着他的学生来参赛,也和他当年的荷兰老师,进行了钢琴教学上的交流。
当他的学生进入施坦威决赛的消息出来后,荷兰大报《共同日报》(AD)的记者,闻讯而来,在他在鹿特丹北区开办的钢琴学校,采访了他,还有两名进入决赛的学生,雯雯(Yuewen Yin)和笑笑(Lingyi Chen),并且在AD网站发表了带有长达差不多两分钟视频的署名报道,注明是收费订户才能看个完整。
《共同日报》的记者Pjotr van Koesveld将这项比赛定位为荷兰最高档次的钢琴比赛之一。
这是荷兰媒体的惯例,因为这一项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高水平的钢琴比赛,不要说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就是本地有选手进入决赛,也是不少地方媒体热衷报道的新闻热点。
《共同日报》的报道一发表,很多地方报纸也跟着转载。
施坦威钢琴比赛历史悠久,诞生已有70多年。
施坦威钢琴,世界上最好的钢琴,而施坦威国际少年儿童钢琴比赛始于1936年,是为了纪念第一架施坦威钢琴诞生100周年,在施坦威的故乡德国为7至17岁青少年而举办的,早已成为全球著名的国际少年儿童音乐比赛之一。
许多著名音乐家都参加过这项比赛,从这里起步,踏入神圣的音乐殿堂。施坦威比赛的目的是双重的:一方面激发年轻钢琴家的演奏和音乐体验,另一方面,也为音乐神童和青年才俊提供舞台。你能很快成为专业钢琴家,在音乐厅演奏吗?
施坦威钢琴比赛每两年一次,偶数年举行。不仅在荷兰,而且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德国、瑞典、丹麦、瑞士、比利时、西班牙、芬兰、意大利、日本、台湾、香港和中国内地,都有以施坦威命名的赛事。
中国大陆方面,是2002年引进的施坦威钢琴比赛。
这一年,施坦威国际少年儿童钢琴比赛来到中国内地,为年轻的音乐爱好者和艺术人才搭建起实现梦想的舞台,使他们能够像大师一样演奏世界上最杰出的施坦威三角钢琴,并把欧洲古典音乐和施坦威钢琴文化介绍给中国青少年,成为促进钢琴音乐跨国界交流的友好使者,并让更多的年轻人在施坦威的启发、带动和支持下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
在中国,施坦威钢琴赛的热闹场面,中国的评委和琴童及其父母亲人最清楚。
在荷兰,施坦威比赛的组织掌握在团体 Stichting Muziek Robijn 手中;用前女王丈夫名字命名的荷兰克劳斯亲王文化基金会,也支持了这项赛事。
但是,施坦威是奢华而低调的,对这项比赛的介绍,甚至网上的百科全书,也没有一个词条,有的只是对施坦威钢琴的介绍。
钢琴音乐的世界,已经涌现了很多如雷贯耳的中国人的名字,傅聪、刘诗昆、殷承宗、郎朗、李云迪、王羽佳等等,以及很多后来者。而世界上,华人的孩子也是非常勤奋的,在荷兰的施坦威比赛中,先后有韩梦杰、蔡洋洋、薛佩婷等少男少女,问鼎过这项赛事,都成为了荷兰媒体的佳话;他们,如今也活跃在音乐世界中,把美妙的琴音带给人们。
因此,有华人学生打进荷兰施坦威的决赛,已经不是新闻了,但是,一次有这么多华人学生打入决赛,却是前所未有的;而且,竟然有两位进入决赛的选手,她们都出自同一教师门下,而这个老师,也是个华人,更是新闻热点了!
施坦威比赛是“残酷”的,经过海选,初赛,半决赛,才进入决赛。
决赛结束,所有的孩子都领到了奖状和奖金,C组没有华裔,而A组(年纪最小的)的冠军由笑笑(Lingyi Chen)夺得!B组的冠军是雯雯(Yuewen Yin)!
简而言之,华裔教师的学生笑笑和雯雯,分别获得A组的第1名和B组的第1名。
施坦威钢琴比赛大奖的冠军,将代表荷兰参加 2022 年9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国际施坦威音乐节,雯雯将今年9月,前往德国,开始她钢琴生涯的新的历程!
记者在现场,见到了华人老师Philip Huang和他两位参赛的学生,也看到了其他的学生。Philip Huang中文名字是黄啸飞,他的两个学生的中文名字是殷悦雯(雯雯)和陈令仪(笑笑)。
就像施坦威一样那样奢华而低调,今年36岁的他衣着普通,只是说自己来自中国广州,在大陆入了钢琴的门,11岁来的荷兰,先后就读于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和阿纳姆音乐学院,主修钢琴演奏,因此,他完成了西方钢琴理念的教育。后来,在导师的启发下,开始了对钢琴教学法的研究,同时基于他对华裔少年儿童的特质,和对中国虎爸虎妈们希望子女成才期望的认识,因人施教,在教学中,适当给特定的学生增加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参加荷兰的各项比赛和表演,因此,学生得到较快的成长。毕业至今,已有10年,他开设了钢琴学校,一直从事钢琴教育,也保持着和音乐学院同学们和老师们的联系。他的学校,已经有了不同族裔的学生,而他的学生,先前已经参加过荷兰的各项赛事和各地的音乐会,他也已经将他的学生送进了荷兰的音乐学院,并和他在音乐学院的老师共同负责对一些学生的教育。
他喜欢这个职业,热爱这个职业,并将之作为终生的目标,继续培养更多的钢琴音乐人才。
“说老实话,我挑选学生很严格,喜欢教真正有兴趣而且有音乐细胞的学生。看着学生的成长,心里就非常高兴。”他坦率地说,“当然,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接触更多来自不同国家族裔的学生,摸索更多的教学经验。”
他能用熟练的荷语、英语、普通话和粤语教学。
他接受荷兰媒体记者时候说:“其实,在我的学生中,也就是说,在鹿特丹地区附近,有几个已经达到可以参加荷兰重要比赛的水平了。”
小黄老师说,在孩子刚刚学琴的阶段是很困难的,有的孩子觉得很难,很枯燥,只有五分钟的热度。作为钢琴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打好基础,度过难关,到达能够用琴音抒发自己情感的境界。同时,注意每个阶段的变化,不单是技巧上的,还有个人情绪上的。
12岁的雯雯学琴已经5年。两年前,她也参加过施坦威比赛,10岁的她进入了半决赛,坐在钢琴凳上脚尖还不着地,这次却打进了决赛。她也将继续参赛,而且很享受这个过程。
紧张?不会。现在的雯雯对记者说,在比赛的时候,我只有钢琴和我自己。
她已经决定,选择了成为一个音乐家之路,能够到处给人们带来美妙的琴音;当然,也当个音乐教师。
而7岁的笑笑学琴不足两年,但是进步很快,不过现在说自己还只是把钢琴作为一种爱好。小黄老师说她智商很高,理解能力很强,即使将来不是以钢琴为职业,也肯定是一个学霸,做什么都会有成就。
对于年轻的小黄老师呢?“我当然希望能够接触更加广泛的世界。”
海外的华人孩子都是聪明的。还记得否,数年前,荷兰政府已经有一篇关于荷兰华人青少年的报告,专门写的就是荷兰华人青少年的学习表现和就业前景,是最为优秀的,甚至优于荷兰人。
荷兰华人,在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一些有影响的名家,包括画家、音乐家、摄影家,还有运动员,还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也将出现更多。华人,早已不仅仅是一个餐饮业的符号了,但是,即使从餐馆中,也能走出钢琴大师,如小黄老师的老师之一,现居瑞士苏黎世的黄旭洋(See Siang Wong),就是从荷兰阿纳姆中餐馆中走出来,从荷兰乐坛走向瑞士高等学府,贡献了多张古典唱片,也贡献了钢琴的新音乐,是乐坛上一个有影响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有名的烹调博主。
历史,是一根无穷无尽的链条,每个人不过都是这个链条的一环而已,只是,绝大多数人都渴望,能成为这跟链条中结实的一环,在历史巨轮转动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发挥着作用,不会从链子中掉下来。无论是否有特别的记号和标志,扎实就好。
华人教师的两个华裔学生,一下拿下两个施坦威的奖项,《共同日报》的记者有眼光,相信这回又会惊动更多的记者了吧!(文:黄锦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