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苗出口情况今年开始显著扭转,中国疫苗截至2月的总出口量占比则大幅降至33.5%,欧盟去年10月底至今年2月之间,出口总量骤增至21亿多剂,占全球39%,跃升为最大疫苗出口地。

中国灭活疫苗出口大跌,3月的出口量也不到去年高峰期的10分之一。

学者分析,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效力的优越性愈加明显,中国灭活疫苗运输成本低的优势已黯然失色。

世贸组织数据显示,中国截至去年10月底是全球最大的冠病疫苗出口地,当时的总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的46%。欧盟和美国分别排行第二和第三,占比为30.3%和10.4%。

但疫苗出口情况今年1月开始显著扭转,欧盟加快冠病疫苗的出口步伐,去年10月底至今年2月之间,已经占全球总出口量的39%,跃升为全球最大疫苗出口地。

中国疫苗截至2月的总出口量占比则大幅降至33.5%。

今年开始,原本作为最大中国疫苗进口国的印尼,以及巴西和马来西亚等国决定不与中国疫苗制造商续约,欧美疫苗制造商加快生产和出口速度,加上印度逐步放松疫苗出口限制条例并加大对COVAX的供给,中国在疫苗商业出口和捐赠方面需求都显著减少。

上海疫情进一步引起外界对中国疫苗效力的关注,有舆论认为,新一波疫情可能进一步打击其他国家对中国现有疫苗的信心。

中国前年开始着力研发自身的mRNA疫苗,但进展缓慢。

香港与上海疫情暴发后,出现不少敦促中国政府开放mRNA疫苗进口的声音。上海市政府上月表明,支持冠病疫苗和治疗药物进口,但目前中共中央政府没有释放出开放mRNA疫苗进口的信号。

一旦上海使用进口疫苗,将对中国国内仍在研发mRNA的厂商带来冲击,目前中央政府正在以时间换取疫苗研发的空间。

中国高度重视外界的评价,尤其是不希望在科技领域被视为比西方落后。疫苗具有象征性意义,格外敏感,中国不愿看见自家的疫苗被视为“二等疫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