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有在疫情中开餐厅站稳脚跟的例子?你知道荷兰有一家可以全国送餐的中餐厅吗?
无论你在荷兰何处何地,端坐家中,一个微信,就有人上门送上美味的粤式乳猪,烤鸭等美食,当然还有其他的菜式,总有你愿意点的。
作为记者,起码是这两个新闻点唤起了我的兴趣。
两年多疫情了,很多行业都被病毒折磨得疲惫不堪,叫苦连天。荷兰的餐饮业,是备受打击的重要行业部门之一,因此,在荷兰不少餐馆规模小了,停业了,甚至破产了。而荷兰政府为了防止企业因为疫情某些行业的破产和裁员,采取了补贴措施,在一定条件下给予成本和员工的薪金补贴,防止更大规模的倒闭和裁员。
但是,请注意,这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啊:首先必须证明因为疫情的影响,营业额下降了一个百分比,因此企业必须出示先前的营业额报表,让官方以作核实,而且政府补贴也不是百分之百!
在这个时候开餐馆?难啊。
但是,一家叫做“亚洲美食”的小餐厅,在海牙附近的Rijkswijk,前身也曾是间小小的中餐馆,却在疫情紧张的时刻,开张营业了。
开门后的一年又四个月,在荷兰疫情措施放松后,日前记者登门,采访了两位三十开外的年轻老板,来自中国广东惠州的陈奕文和瑀洋。
由于是新开业,不符合条件,所以这样的企业根本拿不到荷兰政府一分一毫的补贴。
但是,今天的“亚洲美食”,光是厨房就有6名员工,而且,由于疫情的放松,正准备扩大营业,一展拳脚呢。
很多餐馆,无论是荷兰什么菜系的餐馆、酒吧,叫苦不迭的时候,他们能够维持下去吗?如果能够,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还可以吧,一年多来,努力挣扎争取活下去,总算生存下来了。”瑀洋说。
“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原来,即使在疫情最为紧张的时刻,荷兰政府宣布封城,甚至宵禁,但是,却允许餐馆打包外卖,送外卖,这不就是生存的机会吗?
餐馆已经买下来了,“我们刚刚开业,不巧,就碰上了荷兰宣布的第二轮封锁,根本不能开门营业,我们只有一心一意做起外卖生意。”
借助现代的科技,具体说就是中国的微信,瑀洋很快建立了一个客服群,并且导入其网站,上面有详细的菜单。
疫情中,人们也习惯了享受送餐的服务了。
“一般的送餐服务,只是餐馆附近。但是,听说你送餐甚至送到阿姆斯特丹,送到南部的埃因霍温,想想从海牙到这些城市的距离吧,这划得来吗?”记者问。
“我们也是逐步在摸索。开始的时候,一两个客人订餐都送,靠着我们过硬的品质和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口碑,由客人替我们做广告,帮助宣传,慢慢积累起客户。现在轮流每个城市送,也不是只有一两个人订餐也送,这实在是划不来的。我们目前采取的做法是,一个星期中某个日子定时送,积聚到一定数量送,由我亲自开车送。由于微信的作用,这个很容易沟通和掌握,因此保证了能够维持下去。”
陈奕文,是这家餐厅的另一名股东,他也是掌勺的大师傅,店中的金牌烧腊,琵琶乳猪、广式烤鸭、葡式烧肉、蜜汁叉烧、秘制贵妃鸡等,就是他最拿手的菜式。他不仅擅长烹饪粤菜、川菜、湘菜、赣菜等中餐,且精于制作法国菜、东南亚菜、日式料理等多国菜肴。
记者还听到了对他职业生涯的辉煌的介绍,知道他入行20年余年,接受过高级的专业厨艺训练。曾在广东中山海港集团、深圳凯宾斯基酒店、成都米兰私人会所等任职。因其出色的履历和精湛的厨艺,接连接受了中国央视的国际频道cctv4 、广东中山电视台以及荷兰多家餐饮报社和杂志的采访。
他有过许多荣誉,最近的,是2017年荣获的世界粤菜厨皇大赛的金奖、世界粤菜厨皇奖。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话说得自然有点绝对,其实,在荷兰并非靠从父母那里继承一家什么楼,而像他们这样有功夫有本事的人物,在一段打工仔生涯之后,走上既当员工也当老板的道路,最终拥有自己的企业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可以想象,陈奕文在中国的日子,已经领取着不菲的薪金,是高级餐厅的厨房中可以指挥一切的角色,不像荷兰的所谓大厨,连自己的灶台也要亲自动手清洁。
“怎么想到来荷兰呢?”
“年轻人,为了找第一桶金,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嘛。来了之后,遇到种种的困难和不适应,也就用平常心对待,慢慢也就适应了。”
他最初的故事已经在中国央视展现了,从2008年作为技术移民到达荷兰,陈奕文进入一家在荷兰颇有名气的中餐厅工作了三年,就不得不开始了自谋职业的生涯,先后在几家餐厅打工,但是,这让他熟悉了荷兰的华人圈子,也让他的名声在华人中传播开来。
不知不觉,他已经逐渐熟悉了荷兰社会,于是,他和同乡一拍即合,决定弄家小店初试锋芒。
他的出色的厨艺,精良的制作,以及餐厅周到的服务,很快获得了认可。
而且,他当时出来的时候,还有一班同行的朋友,现在,亚洲美食的员工,部分就是他们的这帮铁哥儿们,这解决了当前荷兰餐饮业员工严重不足的问题。
陈奕文说,美食必须注意选材,比如烤鸭,鸭子的品质很重要。为了选取优质的食材,经过多番的比较,最终他们选取了产自爱尔兰的鸭子。
当天,同去的还有一位亲姐姐曾经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开北京全聚德分店,自己也不时前去帮忙的蔡女士,她在选鸭子方面颇有心得,也非常认同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品尝过片皮鸭之后,她竖起了大拇指,“鸭子的肉嫩,滑,有一阵的清香。”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两人得到了荷兰的客家乡亲的大力支持和认同,欧洲荷比卢崇正客家总会的会员们,把“亚洲美食”餐厅作为在海牙的客家食府,不时聚会,对两个小伙子餐厅的制作赞誉有加,极力推广。
在“亚洲美食”的餐单上,除了正宗的粤菜,甚至也有荷兰喜闻乐见的印尼中餐“火肉”和“芙蓉蟹”呢,他们希望继续让荷兰人的舌尖,也来品品中国的美食。
记者觉得,他们是很好的一对搭档;记者也知道,陈奕文和瑀洋很辛苦,工作时间很长,但是,创业者就要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和干劲啊!
“亚洲美食”,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现在,疫情措施放松了,餐厅可以正常开门了,他们也更忙了,希望利用不大的店门,作为一个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窗口,继续经营,同时瑀洋的配送,也将继续奔跑,继续送餐。
多年的打拼,疫情的磨练,两人也积累了更多的经营体会和人生经验。
“继续琢磨经营的方式,坚持创新经营,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瑀洋说。
有了第一家,会有第二家,第三家,也会更多。用陈奕文接受央视采访的话:我的未来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