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周年香港《明报》少有地发社评,文章片段如下:

今天是六四事件33周年,在北京,“天安门母亲”一如过往发表祭文,追悼死者。八九民运是爱国民主运动,不应遭到暴烈手段镇压。

内地官方强调,国家发展有目共睹,证明所走道路正确,当年发生的事情早有定论,惟回顾历史,官方对八九民运的定性,由早期“反革命动乱”到后来的“政治风波”,其实亦非一成不变。当下大国对抗激烈,俨如回到冷战时代,内地当局反对将人权问题武器化,强调世界不需要装模作样的“教师爷”,然而还死者及历史一个公道,不应受到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所影响,纵然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尊重历史,平反六四,仍须坚持。

爱国民主运动不应暴烈镇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几年世界大势,令人觉得历史发展有若钟摆。美国担心“世界一哥”地位动摇,动员西方盟友遏制中国;美俄之间的长期战略矛盾白热化,俄乌战争是一次地缘政治摊牌,世界格局仿佛回到冷战时代,美国加紧操作人权牌,要给中国贴上“反派”标签,北京则反指美国自身劣迹斑斑,无资格做教师爷。

国际形势急转,香港亦迎来了政治生态巨变,维护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与外部政治势力划清界线,然而内外政治形势变化,并不影响要求平反六四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社评回顾了当年六四运动的发展过程,继续写道:

这些历史事实在说明,其本质是一场爱国民主运动,六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悲剧,当局以暴烈手段镇压,不少死者家属至今仍耿耿于怀,平反六四是要抚平历史伤口,让死者安息,让家属释怀。

回顾这33年历史,权力当局对于八九民运及六四事件的官方定义,并非一成不变,由初时定性为“反革命动乱”,到后来含糊地称为“政治风波”,字眼上的淡化,说明修正调整空间是存在的。当年与六四事件有关的决策者多已作古,又或淡出权力圈。过去10多年,先后有当年核心人物在境外出版回忆录,就六四事件讲述他们的版本,各人说法不一,甚至有互相矛盾之处,谁的说法准确,单凭现有资料,无从判断。

文章最后说:

中共不是没有纠正自己错误的传统,文革后,邓小平、胡耀邦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纠正了“大跃进”和“反右”的错误,更否定了由毛泽东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若不是当时领导层冲破保守势力阻挠,勇敢地否定“文革”,也不会有后来势如破竹的改革开放大好形势。近年国家发展有成,当局强调要有制度自信、历史自信,全力朝发达国家之路迈进,树立国际领导权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硬实力软实力当然不可少,惟历史疮疤一日未消,外部敌对势力就有攻击话柄。世界不需要假借人权搞政治操作的教师爷,但权力当局应该多听诤言。平反六四还历史一个公道,民族复兴之路,可以走得更自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