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Estonia)及拉脱维亚(Latvia)政府8月11日分别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连同早前作出同样决定的立陶宛(Lithuania)在内,波罗的海三国全数退出有关机制,令规模目前缩小至14+1。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爱沙尼亚政府的声明指,该国在2月峰会后就再没有出席任何会议,并决定不再参与有关合作平台,但会继续推动与中国建立具建设和实用关系,当中包括符合有章有循的国际秩序和人权等价值的情况下,促进欧盟和中国关系。

拉脱维亚外交部同日宣布类似决定。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在2012年成立,波罗的海三年同年加入,规模一度在2019年扩大至17+1。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指出,该国退出前,有关机制已是多余,导致分裂。

中国驻拉脱维亚里加和爱沙尼亚塔林的大使馆没有立即回应评论请求。

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希腊、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等国家仍在该合作框架中。

但捷克近期也曾表示考虑退出该合作机制,捷克外交部今年5月曾表示,中国大量投资和互利贸易的承诺都未被履行。

中国制裁立陶宛交通部次长

中国外交部8月12日宣布中方针对立陶宛交通与通讯部副部长瓦伊丘凯维丘特(Agnė Vaiciukevičiūtė)实施制裁。

中国外交部称:“立陶宛交通与通讯部副部长瓦伊丘凯维丘特窜访中国台湾地区,践踏一个中国原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针对瓦伊丘凯维丘特恶劣挑衅行径,中方决定:对其采取制裁措施;暂停同立陶宛交通部任何形式的交往,暂停同该国国际道路运输领域交流合作。”

台湾“外交部”8月7日称由立陶宛交通与通讯部副部长瓦伊丘凯维丘特为首的立陶宛代表团抵达台湾,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

根据台湾“外交部”在Twitter的推文,台湾欢迎副部长及其代表团,“我们希望立陶宛交通与通讯部副部长为期5天的逗留取得成果,(此次访问)旨在加强战略合作和在未来先进领域中的商业联系。”

台湾新闻稿称,一行官员及电动巴士企业代表共11人于7日抵台,展开为期5天加深双边交流合作的访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