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收容难民,通常要经过多次的问话,对象是申请庇护的一家人,包括成人和孩子,是由荷兰移民局IND官员进行的。这些问题有固定的程式,但是,由于官员们发出难以理解的问题,给难民儿童带来了的额外压力。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移民归化局IND听取申请庇护儿童的方式是有害的。
这项对难民庇护程序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四年。
根据这项调查,移民局官员的讯问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和压力。调查研究人员拉普(Stephanie Rap)在媒体NOS的电台节目上说:“这些都是些非常具体和详细的问题。他们前来申请庇护,因此必须获得有关他们来自哪里以及如何来到荷兰的信息。但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孩子,这些问题太详细具体,因而作为儿童来说,无法给出很好的答案。”
移民局使用采访来调查未成年人是否有资格在荷兰获得庇护,以及他们的故事是否可信。访谈对象为 6 岁以上无父母来荷兰的儿童,以及 15 岁以上与父母一起来的儿童。
第一次面谈通常在特尔阿佩尔( Ter Apel)全国难民申报中心申请登记期间进行的,然后是第二次面谈。根据这些对话,确定某人是否有权在荷兰获得庇护。
根据拉普的说法,“他们会被询问有关原籍国情况、家庭、出生日期和地名的问题。还有关于他们最近或很久以前可能居住过的地方。有些问题很难让儿童回答。”
拉普与难民儿童、社会工作者、律师和移民局的员工进行了交谈以开展调查,还查看了与未成年人对话的录音。这项调查研究的结论将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公布。
据调查人员称,问话会给难民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期望值的不明确,因为不清楚问话的目的是什么。即使是年长的目标群体,也常常不清楚在这样的对话中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以及他们会期待得到什么问题。”
拉普了解到在年轻人那里问题也会被重复提出,或以不同的方式再次被问到。“这让他们认为他们可能给出了错误的答案,或者应该说点别的。这导致对问话结果的出现带来很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以及面谈将对申请产生了后果。”
拉普在她的研究中得出结论,以荷兰移民局目前的工作方法, IND“几乎不可能”遵守《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的第 12 条,该项规定儿童必须能够在所有与他们有关的事项上自由表达意见。
IND:面对大量未成年人难民的涌入
移民局则表示,问话已经考虑了孩子的年龄、发育水平和负担。移民局的经理舍内费尔德(Joel Schoneveld) 在 NOS 电台节目中表示,不应忽视目前的情况。
他说:“最近,有大量的无人陪伴的未成年儿童来到荷兰,申请难民。他们经常是被父母送到这里来到,但是,大人却没有出现。这是一种不受欢迎的情况,他们往往使用人贩子和走私者操作。”
根据舍内费尔德的说法,当局必须知道孩子们来自哪里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来到荷兰。“谈话当然会造成压力。因此,我们在与孩子进行问话的员工身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告知他们如何与孩子交谈。”
根据舍内费尔德的说法,并非所有移民局的员工都能进行这类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