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媒香港01报道,今年5月,内地媒体爆料,内地银行业出现减薪潮,有从业人员表示此前月薪过万元人民币,,但是本月到手月薪仅不足1000元。
有内地的银行客户经理称,今年的月薪底薪加上绩效,再扣除每年固定的五险一金,到手的不足1000元。而此前,她的月薪可以过万。
据了解,内地银行的雪崩式减薪潮,薪酬缩水最明显的部分是每月的绩效奖励。今年,有银行客户经理称,拉存款所能获得的提成较此前大幅下降,她的月薪因此下降超九成。
此外,内地银行业降薪的趋势,还体现在各银行高管的发言中。以河南郑州银行为例,该银行已提出“倾斜一线,优化资源配置”和“降本增效”工作要求,高层薪酬自2024年起分两年每年压降10%,同时优化薪酬分配级差,将调整出来的薪酬资源配置到基层员工。
此前已有不少内地金融机构决定限制薪酬,并将奖金激励措施推迟。此外,近期传出传出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员工减薪。内媒报道,内地银行管理层平均减薪13%,其中平安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减薪幅度更高达40%。
多间上市银行反向讨薪也引发市场关注。此前有报道指,截至今年3月末,至少7间上市银行披露了去年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体情况,追索回扣金额合共5280.97万元。
但不光是银行业,连央企在内,内地不少行业都降薪。2023年开始内地企业经营压力益增,国有与民营企业皆严格实行相关考核2023年开始内地企业经营压力益增,国有与民营企业皆严格实行相关考核。近日有在国营事业任职的员工发现,因集团严格执行工资考核,年薪遭降30%、甚至不发年终与绩效奖金;银行业人士则反映,已收到通知,出差时应尽可能预订火车上最便宜的座位,避免搭乘国内和国际航班的商务舱,并证实不少银行内部已推出收紧出差支出的规定。
中国银行业“过紧日子”?
3月27日,中国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举行的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说:今年按照董事会过紧日子、严日子的要求,降低各项成本费用开支,通过降本增效,促进收入增长。
《联合早报》报道称,曾被称为银行业模范生的招商银行去年遭遇14年来首次负增长,连招行都喊出“过紧日子”,可以想像中国整个银行业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报道提到,有银行甚至前所未有地出现了总薪酬萎缩的现象。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的总薪酬去年相较上年分别下降0.5亿元、1.31亿元、4.64亿元、12.53亿元。
减薪的同时,员工的业务压力和指标难度也增大。由于僧多粥少,基层银行员工不得不开启内卷模式。上述报道提到,有员工“一上午电话营销联系50个客户”、“早八晚九忙得每天只顾上吃一顿饭”。
政府方面,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2020年开始连续两年都要求“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过紧日子”的要求从“坚持”变成了“习惯”。